家国情怀弦歌不辍 手造非遗薪火相传——“学习强国•芝罘手造进校园”路演活动在璜山书院举行

发布时间:2023-06-14 10:34

作者:

所属分类:璜山书院新闻

来源:

2023年6月10日下午,璜山书院大讲堂里,学生、家长、老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济济一堂,参加由芝罘区委宣传部、芝罘区文联、烟台璜山书院联合举办的“学习强国•芝罘手造进校园”项目推介交流活动。

       2023年6月10日下午,璜山书院大讲堂里,学生、家长、老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济济一堂,参加由芝罘区委宣传部、芝罘区文联、烟台璜山书院联合举办的“学习强国•芝罘手造进校园”项目推介交流活动。

      此次活动邀请了剪纸、烙画、绒绣、彩塑、錾刻等17个传统手工艺领域的艺术家,对各自的手造项目和教学特色进行了全面介绍,全区20余名中小学艺术实践工坊教师代表和学生及家长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

image.png

活动现场

      梁巧艳是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技艺的传承人,她简要的介绍了烟台剪纸的历史、种类、图案寓意、剪纸的艺术享受、剪纸的传承等,梁巧艳强调,剪纸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手艺不是速成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才能创作出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品。她还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方案:用符号认识剪纸。因为剪纸是物化的艺术符号,所以首先认识符号,才能更好地掌握剪刻的技巧,理解图案传递的民俗信息寓意。

      传统烙画传承人刘德宝先生,用PPT为大家介绍了他的社团项目,从烙画的历史、技法、工具等方面让大家首先对传统烙画的工艺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他重点介绍了社团教学的教程安排:入门——熟练——提高——创作;先教学生在模板上平面烙画,再转移到葫芦上立体烙画,第三步在宣纸或树叶上烙,最后又转移到模板上烙。刘老师说,他们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从学烙,仿烙,到能够独立创作,进而能在传承中发展烙画事业。

      魏岳老师介绍了他的“植物染”,植物染色是指利用大自然中自然生长的各种含有色素的植物提取色素来对被染物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魏老师利用他的独门绝技进行布染、画染等。他做的布老虎外形是植物染,里面装着中药;他用特殊的画笔在扇子上植物染画画,素雅清淡,赏心悦目。他做的染布小马,在2022年疫情期间,起名为“健康马”(健康码),一个月就销售8000匹。世界所有的美丽都源于大自然的馈赠,植物染所赋予的天然色泽与清香的独特魅力,令人心驰神往。魏老师希望这项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技艺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

      接着孙艳老师介绍了传统盘扣的历史、吉祥纹样、传统配色、实用性以及教孩子们课程的可塑性和多样性等。

      左民老师介绍了胶东彩塑和纸艺,设置16节课给学生教学,呼吁非遗技艺不能消亡,要以产品的形式传承下去。

      姜涛老师用实物介绍了陶艺彩绘和皮影,于晓媛老师介绍了木工手作,刘伟老师讲解了葫芦雕刻技艺,李勇老师给大家分享了錾刻的精湛技艺,李爱莉老师的技艺是儿童旗袍手作,李仁敬老师的软陶制作,陈玉山的京剧脸谱绘画,刘容荣的面塑,闫平的中国结,石岩的烟台绒绣等,15位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都做了精彩的讲解。芝罘的这些手造技艺走进校园,让学生们动手学习制作,锻炼了青少年手、眼、脑配合的协调能力,活跃思维,开发智力。

      本次活动的第二项是邀请芝罘区教体系统专家交流发言。芝罘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的刘静静主任在发言中指出,这次的手造项目进校园推介活动,让大家有机会跟艺术大师们近距离接触,不仅了解了芝罘区原来有这么多非遗项目,更是感受到了芝罘手造的巨大魅力,让老师们开拓了眼界,提升了技能。非常希望有机会把更多的艺术大师请到我们的校园里,带给孩子们带来非遗手造艺术的体验,让古老的非遗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璜山书院孙淑婷老师做了发言,简要介绍了璜山书院和璜山民艺博物馆。璜山书院有名家讲堂,读者阅读区,并设茶圣居,可以品茗看书,并介绍了璜山书院的传统文化手造项目,有手工制香,木板年画,手工造纸,剪纸等工艺品。着重的讲解了木板年画的特色和制作工艺。璜山民艺博物馆本着对老物件藏品的收藏、保护、研究、陈列、宣传的作用,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有形的文化遗产观赏和研究的便利,留住记忆,留住乡愁,让它成为这座城市的会客厅。同时,博物馆设置了周末小剧场,欢迎青少年儿童来进行木偶戏、皮影戏、舞台剧的表演活动。最后也对各位老师的到来表示了感谢,也借助这个平台希望各位传统手造老师能够来到璜山书院举办活动,并给我们更多的指点和建议。

      璜山民艺博物馆工作人员带领大家参观了璜山民艺博物馆,并对藏品进行了讲解。

      通过本次“手造进校园”活动,实现了非遗项目与特色教育的有机结合,倡导大家重视手造非遗,关注非遗,参与非遗,让学生们在认识非遗、学习非遗过程中体验到了传统文化带来的乐趣,加深了对芝罘区本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激发了青少年保护非遗、了解“手造”的兴趣和热情。

image.png

现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