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芒种贴

发布时间:2023-06-06 16:31

作者:

所属分类:璜山书院新闻

来源: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于闹市之中予您一隅宁静。

2023年6月6日,农历四月十九日,芒种。

六月的风光铺展在故乡的大地上,热闹而有序:樱桃满市场,杏子已泛黄;北方割麦子,南方插稻秧;青蛙弹单弦,新荷绿满塘;乌鸫禁声伯劳语,枝上螵蛸出螳螂;农人无心看风情,抢收抢种三夏忙,这就是既忙收获又忙播种的仲夏节气——“芒种”。

未标题-1.jpg

大地用黄绿交错的色彩,为农人缔造了一年中忙碌的时节。芒种是指有芒的麦子要收了,有芒的稻子要种了。芒不同“忙”,但一年四季,农人却摆脱不了一个忙字,“小满赶天,芒种赶刻”。世间所有的金秋收获,都是在春夏不遗余力地耕种。

穿过小满的烟雨,踩着滚滚的麦浪,千百年来,这个始于农桑、专于稼种的节气,在仲夏的热情中,农人用汗水在大地上书写着播种的希望与收获的喜悦。

麦子牵着季节的手,在岁月的年轮里循环,走过“三秋”的雨露风霜,历尽“三冬”的冰天雪地,沐浴“三春”的和风细雨,来到“三夏”的大忙季节。

在“靠天吃饭”的农耕文明中,芒种一到,麦子就鼓成了八九成熟,这是收割的佳时节,农谚说:“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所以要麦熟九成动手割,莫等熟透颗粒落。

艳阳炙烤,人们在金黄的麦浪中挥镰割麦,衣衫被盐碱画上了云朵纹,脸被麦灰描画成花脸,汗珠从头上落到地里摔成八瓣。用小推车、马车或拖拉机把麦个子拉到场院,学生也放麦假参加生产队劳动,搬运麦子、拾麦穗,颗粒归仓。

“芒种前后麦上场,男女老少昼夜忙。三麦不如一秋长,三秋不如一麦忙。”稼穑的艰辛与收获的欢喜,皆汇聚于芒种时节,麦子是否丰收,决定了一年的幸福指数,因此,麦收再脏再累,也挡不住他们对一座座粮仓的向往,挥舞着镰刀忘我地奋战“三夏”。

场院上打麦机昼夜不停地轧麦,人们翻场、扬场、晒麦、入仓,然后在麦畦背上种麦茬玉米。整个麦收夏种下来,将近一个月,过完麦,人好像被秃噜了一层皮,但是麦子是农人高贵的细粮,农人说,麦在地里不要笑,收到囤里才牢靠。因麦收有三怕:雹砸、雨淋、大风刮,所以在雨季来临前要“抢麦夺秋”和“虎口夺食”。

在胶东,割麦子、打麦场、种玉米,战“三夏”的这些场景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的镜头了,如今胶东的山野,极少种植麦子,取而代之的是果树撑起农人屋檐下那一方烟火。

六月的天,昼长夜短,人们起早贪黑,既要摘樱桃卖,又要给苹果套袋。子夜的车水马龙震响了灯火通明的樱桃市场,朦胧中展开一幅繁华的《清明上河图》。

樱桃和苹果是胶东农人生存的主要收入,在这个寸时成寸金的时节,农人饱蘸辛勤的汗水,抒写着忙碌和收获的内涵。

樱桃接近尾声时,杏子也黄了,杏子熟了软得快,要赶紧摘,无风自落一地,酸甜的果肉会成为蚂蚁的喜爱;杏子仁扒出来做凉拌菜,既是可口小菜又有许多药物功效。

每一个时节,都有不同的昆虫应运而生,螳螂就是在芒种时从螵蛸中爬出来的,吃着棉蚜虫、红铃虫、玉米螟、菜青虫、金龟子、苍蝇、蚂蚱等 60 多种害虫的成虫和幼虫,很快出落成“瓜子脸、柳叶眉,杏核复眼,樱桃小口一点点,杨柳细腰赛笔管”的优雅娴美的美女式螳螂。它把大刀收拢在胸前时,像是祈祷的少女,安静的神态如同蒙娜丽莎,但是每一个害虫从它身边经过,都逃不脱它勾魂的复眼,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将昆虫斩灭。

螳螂绝美的外表和彪悍的个性,被庄子看中,于是在《庄子》的《山木》中,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故事,在《人世间》中又有“螳臂当车”的成语,虽然都是反面教材,但从另一角度,又反映了螳螂聪明机敏,善于战斗的勇士精神。

螳螂一身轻功,出手如电,“螳螂伺其便,欲进复超趄”,螳螂不怕劲敌,即使“巨蛇围如碗”,照样能战杀大蛇。其“怒臂俄一施,捕取如囚拘。委身膏利吻,性命缠须臾。”所以明末清初山东即墨人王朗,就根据螳螂捕蝉的刀法,创建了一套螳螂拳,成为中国的象形拳传统武术流派。

仲夏是忙碌而热闹的,大自然培养的鼓乐队和歌唱家们开始把夏天唱响。乌鸫鸟用那百转千回的歌声求到了称心的伴侣,就不再天天唱歌,集中精力培育下一代了。伯劳早婚早育,此时它们的孩子纷纷出巢,伯劳因生儿育女需要大补,于是进入“狩猎季”,模仿各种鸟鸣吸引猎物。

伯劳虽凶猛,却是一个诗意千年的鸟,“东飞伯劳西飞雀,佳人两两春相约。”“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伯劳在古代文学中被人寄予了许多美好的情感与象征,同时又牵连着两千八百多年前“伯奇劳乎”的前世今生的传说。

“芒种忙种,有收有种”,莘莘学子也即将迈入高考考场,愿每位学子落笔生花,锋芒脱颖,愿他们寒窗苦读的名字,如愿地印在梦想的录取通知书上!